端午與酒的習俗
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,在端午節,民間有飲蒲酒、雄黃酒等習俗。
古人視五月五日為“毒月”“惡月”“惡日”。為除毒、辟惡、祛邪,人們會用各種方式以應對自然節令變化而滋生的疫癘。
1、菖蒲酒
《漢書》載:酒為“百藥之長”。
端午節飲用菖蒲酒之俗大約始于南北朝,因五月五日是惡月惡日,飲菖蒲酒能辟惡祛毒。菖蒲簡稱“菖”,亦名白菖、泥菖蒲,有香氣,可入藥,是生長在山澗泉流旁的一種名貴藥材,具有開竅、活血、理氣、散風和祛濕等功能。以菖蒲為藥料,入黃酒浸泡而成菖蒲酒。
李時珍在《本草綱目》中說:“菖蒲酒,治三十六風、一十二痹。通血脈,治骨痿。久服耳目聰明。”因而,端午節飲用菖蒲酒的習俗代代相傳。
菖蒲酒是一種配制酒,色橙黃微翠綠,清亮透明,氣味芳香,酒香釀厚,藥香協調,而不失中草藥之天然特色,入口甜香,甜而不膩,略帶藥味,使人不厭,釀和爽口,辣不嗆喉,飲后令人神氣清爽。
2、雄黃酒
明代端午節飲用雄黃酒。雄黃是礦物,含有三硫化砷成分,與酒混合成雄黃酒。
在一些地方用米酒調一點雄黃,制成雄黃酒,全家老少都象征性地稍飲一點。
《本草綱目》謂:“雄黃性味辛溫,有毒,具有解蟲蛇毒、燥濕、殺蟲、祛痰功效。”因雄黃酒有毒性,多為外用,殺菌消毒。
《帝京歲時紀勝》介紹了雄黃酒的制法和用法:“(端午節)午前,細切蒲根,伴以雄黃,曝而漫酒。飲余則涂抹兒童面頰耳鼻,并揮灑床帳間,以辟毒蟲。”
另外,《燕京歲時記》介紹了雄黃酒的另一種制法:“每至端陽,自初一日起,取雄黃合酒曬之。用涂小兒額及鼻耳間,以避毒物。”這主要是外用。
3、朱砂酒
古人認為朱砂也是除邪去害的物質之一,并喜歡將其做成朱砂酒,后逐漸被雄黃所取代,現在已經很少有人飲朱砂酒了,大多是作涂畫等。用于在小孩的額頭上或者手臂上畫“王”字,以“虎”辟邪,也可撒于庭院殺菌消毒、驅趕蛇蟲。
明代馮應京《月令廣義》記載:“五日用朱砂酒,辟邪解毒,用酒染額胸手足心,無會虺,蛇之患。又以灑墻壁門窗,以避毒蟲。”此俗流傳較廣。
4、黃酒
因為雄黃和朱砂都有一定的毒性,泡酒只需要微量就可以了,由于很多人把握不住量后來人們在端午節飲酒時便多用黃酒代替。
黃酒其實是種米酒,與白酒不同的是,黃酒沒有經過蒸餾,酒精含量低于20%,不同種類的黃酒顏色亦呈現出不同的米色、黃褐色或紅棕色。